释名一年三十五节气,一节主半月,水之气味,随之变动,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,又非土地之限也。
《小品方百种录》在“夏枯草”条下云:“此以物禀之气候为治,又一义也。凡物皆生于春,专长夏,惟此草至夏而枯。盖其性禀纯阴,得少阳之气勃然兴发,一交盛阳,阴气将尽,即成熟枯竭。故凡盛阳留结之病,用此为治,亦即枯灭,此领域感应之妙理也。凡药之以时候荣枯为治者,俱可类推。”“以物禀之天气为治”,即禀药物生长进程中受春温、夏热、秋凉、冬寒天气的影响而富有的一种性子而为用。对此,李时珍释“冬霜”名义时提出:“阴盛则露凝为霜,霜能杀物而露能滋物,性任何时候异也。”
气味甘、、平、微寒、无毒。
本草作用“性随即异”,最规范者莫过于“露水”。《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》于“露水”条下引唐·陈藏器云:“秋露水,味咸平,无害。在百草头者,愈百疾,止消渴,令人身轻不饥,肌肉悦泽,亦有化云母成粉。朝露未晞时拂取之。”明·陈嘉谟《本草蒙筌》云:“秋露水,夏至时,以物拂诸草上,性禀秋降而消灭,痨虫传尸、疳虫作胀,并年深染祟者,取饮最棒。”清·汪昂《本草备要》云:“霜杀物,露滋物,性随即异也。露能解暑,故小满降则小雪矣。疟必由于暑,故治疟药,露一宿服。”
本文由冠亚体育官网网址-冠亚体育官方入口『HOME』发布于文学天地,转载请注明出处:又非疆域之限也,故凡盛阳留结之病
关键词: